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今日关注 如何为“牛皮癣”开良方

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在城市一些老旧小区的楼梯、走廊等公共空间,时常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小广告——办证的、开锁的、疏通管道的,甚至还夹杂着一些涉黄涉诈信息。相关部门反复清理、整治,这些城市的“牛皮癣”却总能死灰复燃。根治小广告的难点在哪里?传统的治理方式又该如何突破瓶颈、实现长效?今天的节目,我们一同探寻破解之道。

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这一片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居民楼群,前不久刚完成更新改造。可没过几天时间,粉刷一新的墙面和楼道,就再一次沦为了小广告的“重灾区”。

九龙坡区劳动一村居民陈大姐:“我在(劳动一村)46栋一单元(住),(墙面)刷了一个月都没得,只过了几天,他就来贴(小广告)来了。不是就贴到门上头,不是就贴到墙壁上。”

类似的情形,也在江北区华新街桥北村、华新村的老旧小区里,频频上演。

江北区华新村224号居民王大姐:“讨厌得很,这种(小广告)。没得好久,又来给你印起了。 贴小广告的这些电话号码,应该把电话号码拉成黑名单,他就不得来贴了。”

南岸区响水路37号的墙面上,粉刷覆盖的痕迹清晰可见,办证小广告已然卷土重来。这些老旧小区往往实行开放式管理,通常没有物业公司入驻,只有第三方保洁公司负责垃圾清运和日常卫生。面对这些清理起来费时费力的小广告,居民们只能望“癣”兴叹。

【记者拨打小广告上的电话】

“我是接电话的。”

记者:“你们现在可不可以过来,把这些清理了呢?”

“我只能给你汇报上去。”

电话要求张贴方来清理,好似对牛弹琴。虽然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重庆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及《广告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均对乱张贴、涂写行为有明确禁令和罚则。但“牛皮癣”治理牵涉城管、公安、市场监管、镇街、社区等多个主体,权责分散。

九龙坡区谢家湾派出所工作人员:“‘牛皮癣’广告,我们管不了。只张贴广告的话,我们也只能给社区反映,叫他们去把那个东西清除了。”

南岸区南坪街道东兴路社区工作人员王璇:“社区其实也没有办法能够根治它(小广告),因为它也是走了又来,走了又来。”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你想嘛,他喷涂在墙上,“牛皮癣”这种广告应该是属于城市管理的职责。”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城市管理执法岗负责人程伟:“老旧社区里面的居民楼里面,这个不是我们城市管理执法监管的范围。”

面对“牛皮癣”这一治理顽疾,不少部门深感棘手,职责边界也有些模糊。采访中,从基层工作者到专家学者,都有普遍共识:根治此类城市“痼疾”,关键在于打破壁垒,把分散的职责职能拧在一起,形成合力。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直港大道社区网格员唐女士:“我觉得还是部门与部门之间要联动,因为这个不是哪一个方面,哪一个部门治理得了的。”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物业服务事业岗负责人汪彬:“由谁来打击、封号啊,没得明确的管理办法来实施,这需要由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来牵头,不然这就是一个社会的通病。”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西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作军:“特别需要加强跨部门跨层级的联动和协调,然后去顶层设计、顶层谋划、系统推动,可以组建牛皮癣(小广告)的整治专班,建议以城市管理部门牵头,可以整合公安、市场监管、住建、民政等部门的力量,加大对牛皮癣(小广告)的依法打击力度。”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有效联动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綦江区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去年下半年,该区成立了由区级主要领导挂帅的城市治理委员会,牵头整合城管、公安、卫健、文化等多部门力量,并依托街道、社区网格和基层群众力量,搭建起跨部门协同联动的顶层平台。

綦江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环境执法大队队长邓望:“依托街道社区网格力量,他们巡查发现之后,及时反馈给我们,如果内容里面涉及诈骗、非法办证的,我们就移交给公安,涉及到性病、非法行医的,我们就移交给卫健等相关部门。我们把证据移交之后,他们在48小时之内(反馈调查结果),我们有一个联动反馈机制。”

发现非法小广告之后,执法人员还会以短信的形式通知对方前来接受处罚,逾期不接受处理的,执法人员会向电信运营商开具停机函。綦江区文龙街道菜坝社区,曾经也是“牛皮癣”重灾区。经过系统治理后,小广告未再大面积回潮。

綦江区虹桥小区6栋居民黄学明:“就是说之前那些牛皮癣(小广告),到处乱贴乱涂,人们觉悟慢慢就提高了,就很少有这些了。”

治理“牛皮癣”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考验的是城市管理者是否真正拿出“绣花功夫”,解决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烦心事。好的办法值得借鉴,但破解顽疾的关键,除了需要良方之外,更需要敢于担当的决心与扛责在肩的行动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