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民生为大】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分担率超55% 精细化治理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2024年《重庆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我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5.6%,相当于每两人机动化出行,就有一人选择公交或地铁。绿色出行,何以受到市民青睐?数据背后,是重庆公共交通的加快发展和治理智慧。

在重庆,你可以像打出租一样“打公交”。目前,我市已在6个片区开通“响应公交”线路,日均运载乘客7000余人次。

记者冯栎匀:“我现在是在礼嘉片区3661线响应公交的一个站点,响应公交怎么坐?两种方式:像我一样,提前在微信小程序上‘一键呼叫’,系统会立刻派车,车辆直接开到您定位的起点;或者,您也可以在站点路边招手上车。”

记者冯栎匀:“坐上这趟车,感觉更像‘网约巴士’。它不站站停!系统根据实时订单,规划最优路线,直接穿梭社区小巷。”

乘客曾女士:“以前我们公交少,有了响应公交后,填补了这空白的一部分,还是很方便。”

乘客张女士:“像这种固定公交,可能我们过去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一点。现在有了响应公交以后,可以自己定制路线一站就可以到达。”

公交网络向背街小巷延伸的同时,轨道交通的步行便捷性也在提升。在轨道上浩站,相关部门对站点步行路线进行了升级,通过新增垂直电梯、步行楼梯、改造步行空间等措施,连接上浩站与南滨路,居民步行减少约800米,节约10分钟。

市民李女士:“以前从上浩地铁站到南滨路要十几分钟,现在5分钟就到了,很便捷。”

南岸区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林烨:“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结合轨道站点运行情况,开展余下轨道站点便捷性提升可行性研究,对具备提升条件的站点陆续启动实施。”

提升公共交通通行效率,数字赋能也大显身手。记者在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上看到,轨道、公交、私家车等路面动态一目了然,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比对精准分析各区域出行需求及堵点,为相关部门实施步行接驳优化、站点布局调整等提供依据。

市交通规划院副院长翟长旭:“下一步我们将借助交通大数据智能识别等形式,持续评估现状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站点对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的服务覆盖率,精准提出改造提升方案,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冯栎匀 刘恋 张骏凯 贺应桃 特约记者 杨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