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于7月25日在渝启幕,届时上千家出版发行单位将齐聚山城,带来一场书香四溢的文化盛宴。致力于打造“书香重庆”,我市近年来持续以出版和阅读的力量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渝字号”出版品牌越擦越亮,阅读之美融入市民生活。
走进位于渝中区解放碑的重庆书城,“渝版图书推荐”区格外醒目。从风土人情、美食美景到历史文化,这些书籍都是重庆本土打造的“渝字号”出版作品,从不同维度呈现重庆的城市特质,广受读者好评。
重庆书城经理朱健安介绍:“我们这里涵盖了重庆三家出版社的所有畅销书籍,大概有1000多个品种,这些书其实都上了我们的畅销排行榜,而且是经久不衰。”
作为重庆出版业的“主力军”,近5年来,重庆出版社共出版图书约1万种,总印数超3亿册。书博会期间,出版社将携一系列重量级作品亮相,涵盖理论、历史、文化、文学等领域。
重庆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郭宜说:“我手里这本书就是《中共中央南方局与伟大的抗日战争》,特别之处在它的史料整理和内容的完整性,从出版的角度来讲,它应该是一个填补空白的出版作品。”
阅读,不仅是人与文字的互动,也折射科技发展、数字建设的成效。在大足区图书馆,传统的人工盘点工作已被AI摄像头取代,这些设备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书架上的每一本书进行 “身份识别”,盘点准确率高达99%。读者通过手机端检索,可以看到图书的3D定位导航,实现“一秒找书”。
一位读者告诉记者:“系统不光会推荐我感兴趣的书,找书也特别快,感觉很科技、很有趣。”
大足区图书馆馆长陈晓聪透露,他们引入视觉盘点技术,不仅是让图书馆的管理更加高效,也是更想让市民看到科技+阅读的无限可能。
作为本届书博会的分会场之一,大足区还策划了丰富的活动,将书籍展示与文化遗产推广结合起来。
大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涛表示,书博会期间,围绕大足石刻打造了可读、可感、可互动的文化空间,通过石窟艺术书籍展示、8K球幕电影、VR体验等活动,让石刻 “活” 起来。
而在全市范围,目前重庆已建成百家图书馆、千家书店、万个城乡社区书架等服务设施。2024年重庆市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2.09%,数字阅读率94.14%,成年居民日均阅读时长提升至54.82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