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持续,我市各地增设纳凉点、爱心驿站和劳动者港湾,落实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各项措施,为市民送去夏日里的清凉。
轨道交通不仅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炎炎夏日里,也是重庆市民的“清凉走廊”。今年,重庆轨道交通新增6个纳凉点,全市纳凉点达146个,为市民撑起一片片都市绿荫。
记者杨娜:“在深入地下近一百米后,我们来到了涂山站的纳凉区,一走进纳凉区,就感觉到阵阵凉意,现在的体感温度应该是在20多度,非常舒适。”
纳凉点不仅提供了桌椅板凳供市民歇脚,更配备了电视机、充电插孔等贴心的便民设施,防暑降温用品也一应俱全。
市民罗女士:“这里环境很好,我每天都约几个朋友到这里来,很方便很凉快,又有电视看。”
入夏以来,我市10个区的40处人防工程纳凉点,全部向群众免费开放, 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地下空间,正以全新的服务功能,展现新时代城市治理的温度。
各地的政务服务大厅也成为市民的清凉空间,位于渝北区三亚湾的重庆公安出入境证件办证大厅,就设置了暑期临时纳凉点。
记者刘晓媛:“现在是下午3点,室外体感温度已经超过40度,而一墙之隔的公安出入境证件办证大厅就凉快多了,进入暑期以来,这里也是开放了临时纳凉点,看远处,这个区域已经有不少市民前来避暑纳凉。”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出国境证件受理支队支队长郑颖:“临时纳凉点24小时开放给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市民,同时也准备了饮用水和防暑药品,提供紧急救助服务,为大家在夏日里提供一个清凉的歇脚点。”
轨道巡线工人:“在我的心目中,在重庆随便走到哪里,人家都客气得很,喊我们进来坐、喝水,在重庆生活我觉得还是比较可以。”
炎炎烈日下,各地重点工程严格落实高温应急预案,错峰施工,足量供应清凉饮品与防暑药品,保障一线工人的健康与安全。
万州区城建中心副主任向东:“采取早上七点到十一点,下午四点到晚上九点施工。”
潼南火车站改造项目现场负责人范金国:“我们储备了充足的消暑降温物资,然后在每个工区设置纳凉点,确保工人健康安全。”
关爱劳动者,各地爱心涌动。在渝北,150名一线职工收到工会发放的 各类防暑降温物资。在重庆北站北广场公交站场,志愿者们化身“清凉使者”,将一杯杯沁凉的冰镇酸梅汤送到乘客手中。夏日里, 遍布全城的爱心驿站和劳动者港湾也全部免费开放。
记者杨旖:“在这10平米的房间里,我们看到这里有冰箱、微波炉、充电宝,这个柜子里还有各种防暑降温的药品,此外还有桌子、板凳,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快递小哥王钦:“给我们做了一个防暑解暑的温馨之家,我觉得这个做得非常好。”
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刘亚力:“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1500余座‘劳动者港湾’,夏季高峰期平均每天为10万多名户外劳动者提供服务。”
(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