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农村美不美,低头先看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彭水县保家镇部分农村地区,投资数百万元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使用没多久就成了摆设,污水渗漏、直排江河的情况频繁出现。《今日关注》,一起来关注:污水治理工程,为何陷入尴尬境地?
陈川是彭水县保家镇溪口村1组的村民,家里的房屋就在郁江岸边。2023年底,彭水县生态环境局在这里修建了一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但工程投用才三个月,污水提泵站就坏掉了。
彭水县保家镇溪口村村民陈川:“你看现在这个地方,常年累月的流污水,现在已经沉下去了,变成了一个坑了,这个坑里全是污水。”
由于提泵站频繁发生故障,村民们多次向镇政府反映问题,但镇政府只是采取了清掏、软管排水等临时措施,污水全都排入了旁边的郁江。而从去年年底开始,镇政府连这些临时措施都取消了,提泵站也彻底停摆。
彭水县保家镇溪口村村民陈川:“现在这个污水池里面的水更脏更臭,对我们环境污染越来越大,我不知道这个环保的意义在哪里。”
在溪口村,除了提泵站外,很多污水井也存在破损、渗漏的情况。
一位彭水县保家镇溪口村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只要一用水就冒水,冒水特别严重,给我们弄这个污水管,就是走个形式。”
无独有偶。除了溪口村之外,记者在保家镇大河坝村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大河坝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1号泵站、2号泵站、4号泵站的电机都已损坏,无法正常运行。
彭水县保家镇大河坝村村民:“污水没排走,始终是在这里,多了就冒出来,还是污染环境,一样的臭,起什么作用呢?”
据了解,保家镇溪口村、大河坝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共投入了770多万元,新建污水主管网15000米,涉及3900人。根据工程概况介绍,这个项目的实施是巩固长江流域治理前期成果的需要,大幅减少农村生活污染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但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保家镇的相关负责人却显得有些不以为然。
彭水县保家镇副镇长赵忠奎:“那几处污染算什么东西嘛,说个不好听的话,养殖污染都难得去处理,一年的投诉都难得去应付,那点污染算什么,不可能捡芝麻丢西瓜。”
然而,根据《彭水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办法(试行)》,各乡镇街道应做好本辖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日常监管工作,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建立管理台账,监督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日常运营。那么,保家镇是否严格遵守规定,做好了日常管理工作呢?
彭水县保家镇副镇长赵忠奎:“县生态环境局只是移交工程,又没有移交经费,没有预算经费,我们又没有专业的人,我们请人去清掏一个污水井,一次轻则几千块,重则上万。弄给乡镇来管理,乡镇怎么办,还不是三只猫六只眼睛看到起,有什么办法呢。”
和城镇不同,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只有污水处理厂由专门的运营单位管理,而管网、污水井、提泵站等,则由属地政府负责。赵副镇长表示,他们没有专项资金,也没有专业人员,所以管护工作有心无力。
记者:“事实是这个污水处理设施成了摆设,污水仍然在往外面冒。”
彭水县保家镇副镇长赵忠奎:“嗯。”
记者:“污水还是直排。”
彭水县保家镇副镇长赵忠奎:“这个是存在的。”
记者注意到,根据《彭水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办法(试行)》,乡镇在检查和维护过程中,如果有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可以及时报有关单位协调解决。那作为主管部门的彭水县生态环境局,是否能及时解决运维资金的问题呢?
彭水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毛伟:“如果大一点的问题,需要有工程量的,就给我们打申请,我们找财政安排资金,确保运维。”
记者:“但是这个申报资金,是不是中间就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时间差,比如这段时间内,污水就只能直排,没有办法解决?”
彭水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毛伟:“这个就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如果设施坏了,镇政府提前垫资维修,修完后来年安排资金解决。”
按照彭水县生态环境局的说法,维保资金要么由镇政府自行解决,要么提前垫付;但镇政府却是一无资金、二无人员。面对这样的死循环,保障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仍然只能是一句空话。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分建、七分管。保家镇暴露出来的问题,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面临的共同困境。而破除困境的关键,还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保障、机制配套。惠民工程要想落到实处,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而要“走一步看三步”。建得好只是开始,管得好、用得好,才是最终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