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前几天,《天天630》也报道了邱女士等人遭遇承诺薪资缩水的新闻。总结类似案例,我们也给大家提炼出了一份求职“避坑指南”。
2月初,邱女士、付先生等人和重庆尧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小时工奖励协议书”。协议注明:尧茂公司推荐邱女士他们去江西上班,按照32元/小时的打包单价发放奖励,包含所有工资。这份奖励一部分由江西的用人企业发放,一部分由尧茂公司发放。
3月底,邱女士和工友们发现:当初跟尧茂签合同的办公地,已经是大门紧闭、无人上班,跟他们对接的工作人员,也已经是不回信息的状态。邱女士等人通过市场监管部门查询到,重庆尧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大家还注意到,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并不包含职业中介、劳务派遣等内容。
看完以上的案例,我们想给求职者支几招,以避免陷入薪资承诺难兑现的尴尬境地。
1. 选择正规招聘渠道:优先选择官方平台,通过工厂官网、政府认证的招聘平台或大型劳务公司求职,减少遭遇黑中介风险;
2. 警惕“高薪补贴”等诱惑性承诺:理性判断薪资水平,若承诺的薪资或补贴远高于市场价,更需提高警惕,此类承诺常为诱饵,实际可能以各种理由克扣或拒绝兑现;
3. 分阶段确认补贴:若补贴需工作结束后发放,可要求分期支付或提供担保,避免全额拖欠风险;
4. 保留证据并及时维权:留存沟通记录,保存招聘广告、聊天记录、合同副本等,作为维权依据,若发现中介失联或公司跑路,立即向劳动监察部门、公安机关举报,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