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一座拥有32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面对复杂的城市治理需求,这座城市始终在探索高效治理的上限,并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在专题宣介会上,来自公安系统和社区的两位一线工作者,通过亲身体验分享了城市“智慧中枢”的实践成果。
交通拥堵作为全球普遍面临的“大城市病”,交巡警徐龙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承担了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的开发任务,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整合了长达6800公里的城市道路网络、3400个交通路口以及2900组信号灯系统。通过实施智能信号灯控制、潮汐车道设置、定向车道规划及可变车道调整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成功构建了高效的交通智慧管理体系。特别是在去年国庆节期间,尽管出行车辆数量较往年增加了5万辆,但在该交通智能管理应用的有效运作下,交通拥堵时长却实现了逆势下降,较往年减少了1个多小时,显著提升了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
数字重庆建设也让社区工作者陈莉尝到了甜头,去年,我市构建了市——区——街三级贯通治理中心体系,在此背景下,每个社区工作者的手机上都新增了一款专用APP。它既能接收市、区、街道各级下发的工作任务,又能方便快捷地上报居民反映的问题,还能对辖区内的化粪池、燃气管网等风险点进行隐患监测。借助这一平台,陈莉得以更加及时、精准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与帮助。
两位基层工作者分享的对城市“大脑中枢”的亲身体验,令不少嘉宾印象深刻,纷纷对超大城市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治理的创新模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