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承载历史变迁,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是十分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古树名木普查、复壮和智慧化管理,让一批濒危衰弱古树名木重新焕发生机。
在合川钓鱼城景区,这株已有800多年历史的桂花古树,枝干虬曲,绿意盎然,与千年古刹相映成趣。科研团队正在对它进行回访监测,排查是否存在白蚁危害。此前,这株古树已完成抢救性修复,一系列复壮措施效果良好。
市林科院森林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王正春:“我们清理了树洞里面腐朽的地方,采用了比较先进环保的材料对它进行了一个修复。这些孔都是为了增加石板的透水、透气性,增加了根系的活力。”
合川区林业局副局长周翔宇:“近几年在市林科院古树保护团队的科技支撑下,对我区50余株濒危衰弱古树进行了复壮保护。”
在巫溪县蒲莲镇兴鹿村,经过修枝、防腐、施肥、清理等多项措施,四株树龄超过500年的老鹰茶古树也“焕发新生”。为提升养护效率,当地还搭建了古树保护智慧平台,为每棵古树制定“专属方案”,实现精准保护。
巫溪县林业局造林绿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彭海龙:“主要开展了可视化的监控系统建设,还有就是土壤、水文、气候条件的监测,我们针对性地对每一棵古树进行‘一树一策’,确保每一棵古树得到长效的保护。”
市林业局介绍,近年来我市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逐步建立了古树智慧管理系统,覆盖监测、评估、利用等环节。去年,全市共抢救复壮濒危衰弱古树名木239株,今年将按照最新颁布实施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开展相关保护工作。
市林业局生态修复处工作人员任英杰:“我们将启动第三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落实中央和市级资金,科学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加强与公检法部门的联动,依法严厉打击盗采和非法运输、移植、损害等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行为。”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廖梦然 周庆 特约记者 乔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