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重庆创新塑造“地名+”模式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4月18日,市民政局举行“重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副处长王可就乡村地名建设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中有哪些举措的问题进行回答。

据介绍,“六个一批”包括命名一批乡村地名,设置一批地名标志,采集上图一批乡村地名,打造一批地名展示平台,开展一批文化宣传活动,塑造一批“地名+”品牌。

命名一批乡村地名,按照“有地就有名、地名要规范”的要求,充分挖掘考证地名来历含义和文化内涵,确定新生地名采词规则和老地名留存,编制好地名方案。积极开展自然地理实体、村(社区)和出行路、畅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乡村道路命名。

设置一批地名标志,按照“有名就有标、标志成体系”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设置具有乡村特色的村道、自然地理实体等地名标志,补齐乡村地名公共服务短板,提升乡村建设品质,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采集上图一批乡村地名,利用“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微信小程序,加大乡村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道路街巷和农业、交通、水利、文旅等设施信息收录、更新、上图力度,加快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农家乐、采摘园、乡村酒店、民宿等兴趣点补充采集上图,助力农产品“进城”,城里人“下乡”。

打造一批地名展示平台,主要体现在加快重庆乡村地名展示馆陈列布展,力争早日建成投用。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乡情馆、村史馆和党群服务中心,丰富区划地名界线元素,润育家乡情怀,留住美丽乡愁。

开展一批文化宣传活动,主要包括广泛开展乡村地名故事寻访活动,健全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开展重要消失地名特别是三峡库区消失地名研究保护。利用乡村地名展示阵地和乡村文化墙、宣传栏、广播村村响等,加强地名文化宣传。

塑造一批“地名+”品牌,“著名”助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地名+产业”(如涪陵榨菜),突出地名特征,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地名+文旅”(如云阳龙缸),突出地名特质,助推乡村旅游品质提升。持续推进“地名+美食”(如荣昌卤鹅),突出地名特色,激发乡村美食品牌活力。

王可表示,乡村地名建设重点围绕“六个一批”,深化“乡村著名行动”,抓好“起名”基础,创新“用名”方式,丰富“扬名”内涵,塑造“著名”品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作者:王铎翰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