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高楼超过4万座、中心城区车辆超过200万辆……城市运行系统庞大复杂。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赋予重庆“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重大任务。重庆探索的一大抓手,就是“数字化赋能”。今天下午,全市再开“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数字化”进程再度加速。今日聚焦,我们将从更多细微处,一起去感知山城的“智”慧治理。
作为大江大河与崇山峻岭碰撞出的“8D”城市,重庆拥有4.6万余栋高层建筑。高楼防火,一直是全市消防安全治理的重点。重庆的“撒手锏”,是持续迭代升级“高楼消防码”应用功能,通过“一楼一码”,实现“一码智管”,消除高层建筑消防隐患。
重庆有的不仅仅是会“变色”的高楼消防码。数字重庆建设,为整座城市构建了全国首个“一体建设、三级贯通”的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依靠汇集了1362万个感知设备的一体化数据底座,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产生活服务等8大板块,形成了“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的城市治理闭环体系。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系统集成了水、电、气、讯等4936个体征指标,从交通流量到空气水质、从社区安全到市容管理,城市的脉搏清晰可感。数据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成为重庆城市治理的“新语言”。
綦江曾是重庆的煤炭主产区,储量约占全市45%,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采煤沉陷区和影响区面积达392平方公里。沉陷区治理一直是当地风险防范的一大难题。依托数字重庆AI能力底座,綦江构建起“采煤沉陷区风险管控综合场景”:遍布各风险隐患点的感知设备,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巡查,一旦发现风险,就会立即发出预警,派送至责任单位处置。
大渡口区长江岸线的“技防+人防”防溺水系统,通过沿江布建的监控感应设备和大数据算法,随水位升降变化动态划定危险区域,在人员进入危险水域时进行实时预警。系统启用以来已预警数千次。
在应急管理层面,近日,“应急叫应一键通”平台正式接入全市“自然灾害防减救”数字应用。该技术统筹归集了森林火灾、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相关预警信息,应急管理部门经过研判,可第一时间向重点区域群众直接发布预警信息和避险转移指令,即便是在断电、断网、断路的情况下,依然能有效进行灾情信息收集和应急叫应。
重庆城乡分散,要实现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高效协同监管处置,不容易。数字化这一关键变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在市级层面建成“城市大脑”,初步形成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基本能力;在区县层面建成“实战枢纽”,实现“有场所、有机制、有专人”;在镇街层面部署“联勤联动”平台,开发智能要素超市、“一表通”智能报表等应用,大幅提升了城市运行和治理的效率。目前,1个市级、41个区县和1031个镇街的治理中心已实体化运行,并延伸到1.1万个村社“神经网络”,推动城市运行和治理全域覆盖、全程感知、全时响应。截至今年3月底,重庆三级治理中心已累计办理事项1140余万件,办结率达97.3%。而在以“一盘棋”思维破解治理难题的同时,如何以“绣花针”功夫呵护城市里每个人的“小确幸”,是数字重庆建设的又一关键落脚。
看这软萌的小家伙,是不是瞬间治愈力拉满?不过对于新手爸妈来说,高兴之余还得忙着办各种手续和证件。“数字重庆”建设以来,许多事项实现了一次联办。
此前上线的“新生儿一件事”1.0版本,整合了出生医学证明、生育服务登记、户口登记等7个事项,实现一次网上申请,同时办成多件事。
而2.0版本,不仅新增了3个联办事项,还加入了这些功能,同时,跑动次数、材料数量、办理时限,全都开了挂。
从孩子出生到教育入学,从年轻人住房置业到老人退休,一件件民生小事,看起来琐碎细微,却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具体需要,一头连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大局。城市的发展要处处见“人”,城市的治理更要服务于“人”;重庆打造“渝快政”“渝快办”平台,分别作为全市政务人员办公和企业群众办事的总入口,全量接入各类政务应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化集成改革,把多个部门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下的“一件事”,推进工作流程优化、体系重构和能力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出85件“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基本覆盖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数字重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已进入量变到质变、点上突破到整体跃升、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的新阶段。
下一步,如何聚焦实战,加快能力建设?在重庆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樊自甫教授看来,有三个方面的要点。一是持续推进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授权运营及流通交易等制度体系,应用可信流通技术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应用,进一步强化数据平台对城市治理的赋能作用。二是从数据资源体系建立、网络及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支撑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基本能力,推动数据归集共享、重大改革应用三级贯通运行,提升三级治理中心一体化实战能力。三是完善与数字重庆建设相适应的地方法规制度体系,及时将数字重庆建设有关经验和成果进行固化,出台相关地方法规制度及技术标准,从法治层面为数字重庆建设保驾护航,并率先在全国形成超大城市智慧治理的话语体系。
聚焦实战,乘势而上,加快数字重庆基本能力建设,扎实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全面跃升,我们期待着,“山水之城”焕发出更动人的“智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