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邱女士、付先生等人的遭遇,并不是个例。2月11号,《天天630》就报道了市民夏先生遭遇承诺薪资缩水的新闻。总结类似案例,我们也给大家提炼出了一份求职“避坑指南”。
夏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则招工消息,一家劳务中介的工作人员承诺,在厂里打零工,每小时的报酬为20元,如果工作10个小时,算下来每天就是200元的收入,而且厂里包吃包住。
当发现结算的工资与中介承诺的金额不相符时,夏先生来到对方的办公点,却发现这里大门紧闭,里面的电脑也已搬空,门上还贴着招租告示。而之前联系自己的中介人员,也全部联系不上。
看完以上的案例,我们想给求职者支几招,以避免陷入薪资承诺难兑现的尴尬境地。
1. 选择正规招聘渠道:优先选择官方平台,通过工厂官网、政府认证的招聘平台或大型劳务公司求职,减少遭遇黑中介风险;
2. 警惕“高薪补贴”等诱惑性承诺:理性判断薪资水平,若承诺的薪资或补贴远高于市场价,更需提高警惕,此类承诺常为诱饵,实际可能以各种理由克扣或拒绝兑现;
3. 分阶段确认补贴:若补贴需工作结束后发放,可要求分期支付或提供担保,避免全额拖欠风险;
4. 保留证据并及时维权:留存沟通记录,保存招聘广告、聊天记录、合同副本等,作为维权依据,若发现中介失联或公司跑路,立即向劳动监察部门、公安机关举报,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