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主城都市区,被划分为:中心城区、渝西地区和渝东新城三个部分。这其中,渝东新城的区位尤为特殊,它处在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交叉影响的地带。包括:涪陵区、长寿区、南川区、綦江—万盛经开区、垫江县。这一片“抱团”发展,面积和人口在重庆的比重,不足八分之一,而GDP则占了七分之一还多。可见,渝东新城被寄予的厚望。
这片“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带,如何打造新的市域经济增长点?又将怎样为中心城区补足色彩、绽放芳华?今日聚焦,我们由此展开。
云雾在山林间奔腾起舞,翻越山脊,沿着山坡一泻千里。阳光下、云海间,金佛山的陡崖和崖下的乡村,都有了不一样的色彩。这是爆红网络的金佛山“网红”云瀑,每年吸引无数人打卡。打开南川的方式日渐多元。你可以乘坐滑翔伞“起飞”,从两千多米高的风吹岭,飞至地貌深切的鱼跳岩。你可以户外跑步,用脚步丈量一方烟火。
这里也是“古生植物”的王国:最古老的杜鹃,已千岁高龄。最古老的茶树,超过两千年。山林中衍生而出的绿色产业,成为中心城区的优越配套。绿色,也成为了南川发展“最本底”的色彩。
走进南川工业园区南平组团,绿色工厂星罗棋布。成千上万的光伏板覆盖在建筑屋顶,每年减排数千吨。经过集群化、低碳化转型,绿色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占整个园区的43%。从南川“窥一斑而知全豹”,渝东新城的总体蓝图正沿“绿色”铺展开来:低碳转型、生态为先的“绿色之路”,已逐渐明晰。
通看2024全年的GDP增速,渝东新城大都保持在6%的台阶之上,万盛经开区迈上了7%的台阶,位居重庆第一梯队。而不含万盛经开区在内,綦江的GDP增速,也站上了5%的台阶。增速可见,区域经济的动能已经初显。
而渝东新城,也是重庆南向开放的门户和桥头堡。在这里,布局“拿得出手”的特色产业、打造“叫得响”的城市名片,时机和条件,可谓两相合适。
綦江,曾是“三线建设”重要的工业基地,创造了新中国第一辆重型自卸汽车、第一辆军用越野车等“八个第一”。万盛,有着180余年的采煤史,一度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产业底蕴厚重、工业历史悠久,是它们共同的禀赋。如果打开地图更能看到,綦江-万盛与贵州的两个县隔山相连,扼守着渝南、黔北之间的交通咽喉,是渝区域性物资集散地。川黔铁路、渝贵铁路、渝黔高速等等纵横交错,把这里打造成了重庆向南而出的门户。这样的区位特点和这样的产业禀赋,也是渝东新城的共性。在这片区域之内将要崛起的,是渝南黔北的重要增长极。
以綦江为例,先进材料产业,被看作关键落子。这是轻合金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旗能电铝。电解车间里,一台全石墨化阴极电解槽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同样的升级改造计划,总共有296台。计划4-5年时间内,整个系列全部完成改造,届时将增产3%-4%。
绿色,已不仅仅是新的生产模式,更是新的增长方式。万盛修复采煤沉陷区的生态,山乡发生巨变。一系列5A级景区和网红景点频频出圈儿。“旅游+”的融合产业,让万盛捧稳了全域旅游的“饭碗”。在渝东新城,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的集群布局,正如“两条腿”走路,向新而行、并行不悖。
渝东新城,是继中心城区和渝西地区之后,重庆打造的新的增长极。而渝西先行探路了“一体化”,变单兵作战为抱团协同。在成功的“打样”之后,渝东新城区域“一体化”,更是顺风顺水。
从区域一体化的辐射力看,渝东新城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黄金水道、高速公路、快速公路、多层级轨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始发点等,交通网络层层铺展,这里已足可承接主城都市区“外向通道”的辐射作用。同时,渝东新城也是中心城区连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纽带。促进区域融合发展,这样的渝东新城,还藏着有待释放的枢纽潜力。
重达695吨的箱梁,精准落位于大桥桥台上,渝万高铁站“前5标”的架梁作业,由此铺开。在“六山一水三分田”的渝东新城,交通建设大都属于市级重点工程的范畴。每一个工程的推进,都可能推动区域间的互联互通。以渝万高铁为例,通车后,将促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主城都市区的便捷联系,将加密“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
按照重庆的谋划,主城都市区各个部分之间,都将在1小时内通达。渝西地区与渝东新城,力争实现“半小时中心城区”。深化区域联动,更能推进协同发展。渝东新城,于中心城区而言,是要功能互补、融合互动。新的谋划,也是提升能级的重大机遇。对渝东新城来说,关键在于统筹内外、双向发力。区域之内,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共建区域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区和开放平台。围绕山水和长江的生态,布局绿色产业,打造现代化的郊区新城。区域之外,加强和黔北的协同,打好与沿江城市的配合。可以预见,未来的渝东新城,释放出产业链和区域间的枢纽功能,更将风生水起。
找准定位、树立优势,完成势能转换,创造未来动能。在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李林 看来,渝东新城“向未来”,关键在于发挥自身优势,放大“四个节点”功能。一是放大长江黄金水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功能,打造双城经济圈向东向南开放的“门户”。二是放大重庆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功能,强化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产业协同、设施共享,承接新兴产业、创新转化应用、开放合作等功能转移扩散,成为现代化城市群协同发展样板。三是放大中心城区和山区库区交汇的战略节点作用,提速主城都市区发展要素通过节点城市过渡、放大、优化,向山区库区有序扩散转移,成为全市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四是放大全市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节点作用,打造全国先进材料制造业基地、西部重要能源资源储备基地,奋力担当现代化新重庆的新增长极使命。
渝东新城的基底,是传统的工业城区。完善“两山”转化通道,探索协同推进的绿色之路,曾经的老工业基地走出了一条全面转型的新路。在此基础之上,谋划“一体化”发展,可谓“高起点”起步。相信,奏响“协奏曲”的渝东新城,未来更将风生水起。一花不是春。区域协同的新叙事,正在铺展。我们一起静待百花开。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霜 吴静 张月藐 李波 尹力 丁琳 李嘉博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