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全周期护航!解码全球最大单体卫星厅背后的平安基因

4月9日,随着形似展翼鲲鹏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正式投用,这座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卫星厅不仅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推进的重要引擎,更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框架中构建起“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的关键支点。作为维护重庆空港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创新构建的“全周期护航”体系,正在以民航安保领域的创新实践,为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注入公安智慧。

超前护航 构建民航安保新范式

在重庆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设进程中,机场分局立足“超前治理”新模式,全周期护航全球最大单体卫星厅启航。

项目建设初期即建立“公安联络员”制度,前置化解风险隐患。不仅如此,针对超大工地治理难题,创新打造“三翼两圈”协防体系:以派出所基础管控、刑侦专业打击、信息数据支撑形成“三翼”合力,通过行业监管网络和群防群治网络构筑“双圈”防线。依托该体系破获工地盗窃案15起,为受损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运用大数据建模预警消除40余起各类风险,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

图片1.png

民警引导工人线上办证。

随着重庆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设项目进入施工冲刺阶段,越来越多的工人进出机坪施工需要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为方便工人少跑路、快办证,机场分局推出24小时办证服务,累计为4600余名工人提供便捷服务,有效缓解施工压力。此外,针对劳资纠纷高发态势,分局联合人社、住建等部门创建“四方联处”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年均化解率超99%。

从精准防控到矛盾化解,从风险预警到制度创新,这场预见性治理实践不仅铸就重大工程安全防线,更开创“建设周期全介入、风险隐患全管控、服务保障全链条”的民航安保新范式,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创新样本。

智慧警务 赋能民航安防新生态

机场分局以“科技织网+人力筑墙”构建立体安防新生态,在航站楼安全管理中实现多维突破。在消防管理领域,与机场集团联合开发的“航站楼消防数字化管理平台”结合3D建模与GIS地理信息系统,实现设施可视化监控与应急指挥“一张图”管理,巡防效率提升40%。该平台在T3B航站楼两次全流程消防演练中大显身手,成功验证建筑消防系统联动效能,优化多部门联动处置路线,形成精准应急疏散数据模型。

科技创新延伸至全场景防控,首创“人码互联”智慧安检系统重构安全防线,将临时纸质证明电子化,实现旅客身份3秒精准核验,累计拦截“假冒他”非法乘机行为46起,助推机场安检实现纸质临乘证明核验精度和效率双跃迁。其中,分局联合公检法推动全国首例假冒军官证案件判决落地,该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形成“司法判决+行业推广”的示范效应。

与之配套的,机场分局以智能平台为核心中枢,创新构建人员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异常行为、矛盾纠纷等12类数据,生成可视化安全指数图谱,预判化解劳资纠纷350起,推动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图片2.png

民警与航空公司工作人员沟通交流。

科技赋能安防新生态的同时,线下防控同样不容忽视。机场分局东航站区派出所民警的工作日志显示,建设期间共开展防火、防盗等安全教育活动200余场,覆盖施工人员1.5万人次,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为T3B航站楼建设筑起安全屏障。

从秒级核验到风险预判再到安全宣教的润物无声,机场分局以智慧警务重塑民航安全生态,织就无形科技网与有形防护墙交融的立体屏障。

交通保障 激活民航枢纽新动能

当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通过竣工验收,机场分局的“全周期护航体系”从工程建设护航阶段全面转入投运护航阶段。面对T3B航站楼投入使用后可能增大的交通压力,机场分局“大数据建模”将区域交通系统与精细化管理双轨并行,实现枢纽交通效能跃升。

智慧交通调控体系通过增设可变车道、优化导引标识、升级智能信号系统,实现“毛细血管”级道路优化。实施8分钟限时通行措施,将日均车辆通行时间压缩至2分45秒,为T3B投入使用后交通管理提供成功实践。

通过智算流量,机场分局交巡警支队创新推出“时空分流”组合方案:分时段启闭的3号门旅客通道实现车流物理隔离,智慧交通模型实时演算车流动向,通过“远端实时分流+近端分区疏导”的创新模式,优化旅客通道管理,将交通管理从“车辆通过效率”升级为“全程体验优化”,以群众出行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赋能打造更高效、更温暖的交通服务体验,形成“车畅其流、人畅其行”的交通新生态。实测数据显示,该方案使高峰期车辆通行效率提升7%,旅客满意度达99%以上。

(  作者:陈沾弟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