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石柱:按下中药材种植“快进键” 开出产业增效“新良方”

连日来,在石柱县三星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人头攒动,村民们正抢抓好时节种植中药材何首乌,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大家在扦插何首乌种条时一定要注意,先将种条对折一下,再用木棍将种条轻轻斜插进土里,然后盖土压紧……”在种植现场,石柱县霞锋白芷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锋耐心指导,村民们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排,在铺设好白色地膜的基地里忙碌着扦插中药材何首乌种条,大家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我们采用‘何首乌+玉米’套种方式发展中药材产业,依目前价格,预计3年后亩产值在5万元左右。”马锋介绍,何首乌与玉米套种,充分利用了土地空间,实现了一地双收,为产业增效开辟了新路径。

据介绍,2024年1月以来,石柱县霞锋白芷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在三星乡雷庄村流转撂荒地200亩,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白芷产业,将一块块“沉睡地”打造成了“增收田”。

持续攀升的中药材价格,挑动着乡村经济的“热点神经”。今年以来,该公司扩大了中药材发展规模,在当地雷庄村和石星村共流转撂荒地1000余亩,计划发展白芷产业670亩、石菖蒲产业260亩、何首乌产业92亩。

站在高处放眼望去,一行行白色地膜整整齐齐铺展在坡地里,构成一道别致的田园风景线。

image.png

近段时间以来,在乡、村干部的积极指导下,当地群众紧密配合,产业公司依照产业发展计划,按下了中药材春季种植的“快进键”,掀起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高潮。

“白芷、石菖蒲、何首乌是名贵中药材,功能多样,市场前景好。”马锋说,中药材在种植、管理、收获期间,用工量非常大,也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就近就业增收的有利条件。

“我们每年有土地流转的收入,在这里季节性务工,每天也有90元工资,既照看了家庭,又能增加些收入……”谈到产业发展的好处,村民秦中芳满心喜悦。对当地村民来说,发展产业不仅是经济上的保障,更是生活的新盼头。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近年来,石柱县三星乡实施“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进一步延长了中药材产业发展链,为促进产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民增收注入了“一池春水”,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焕发出勃勃生机。

(  作者:隆太良 胡倩 编辑 何小敏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