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女士名下有一家公司,因为年报没有按时提交,被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上个月,有人突然给吴女士打来电话说,可以帮她“信用修复”,恢复公司的正常经营。可没想到,吴女士向对方支付了四百多元后,却发现这竟然是个套路。
因为没有那是提交年报,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吴女士的公司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本来吴女士一直没有处理此事,可上个月,吴女士却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吴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点开一个链接,随后弹出了一个收费窗口,吴女士没多想就在微信上完成了支付。对方承诺,45天之后,公司的经营异常就会自动解除。前几天,吴女士查询了自己公司的情况,发现在3月5号确实有人提交了“信用修复申请”,但是申请被拒绝了,理由是资料没有加盖公章。这让吴女士顿时警惕起来,随后,吴女士又专门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核实了解。
直到这时,吴女士才仔细看了自己的支付记录,发现收了自己四百多元的这家单位,竟然是一个企业咨询的个体工商户。吴女士质疑,对方收了钱,却没有认真履行承诺,连起码的资料和流程都没有告知自己。然而,当吴女士想找对方讨说法时,却发现电话已经关机。
随后,吴女士又在微信上与对方联系。直到这时,对方才给吴女士发来两份需要填写的申请书和承诺书。吴女士质疑对方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资料发过来,对方却反怪吴女士不配合他们的工作,拒绝退费,并且不再回复任何消息。
吴女士说,其实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被套路了。去年年底,也有一家公司假冒税务部门的名义,同样打着“信用修复”的幌子,让她交了四百多元服务费和三百多元的所谓“罚款”,但最后也是突然失联。
我们也提醒市民朋友,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最好与相关部门核实清楚之后,再进行处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