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风拂面,细雨绵绵,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不仅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时刻,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响应这一传统节日,西郊福寿园近日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让每一位祭拜者在缅怀先人的同时,感受到公墓行业的用心与关怀和创新“数智”化服务,为每一位祭拜者创造一个庄重而温馨的祭拜环境。
以“时光印记”展览人的一生
据了解,3月28日,西郊福寿园“时光印记展览馆”正式开馆,这是重庆市首个以“生命教育+红十字文化”为主题的人文纪念场馆。它以普通百姓的真实人生为核心,采用图文、视频、实物相结合的多维叙事方式,生动还原平凡人的不凡人生。让参观的市民能够切实感受到生命的价值。这里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祭扫与缅怀体验,更通过讲述捐献者的感人故事,传递生命大爱,点亮生命灯塔。
同时,西郊福寿园启动全市遗物故事征集活动,鼓励公众提交承载特殊记忆的物件与故事。优秀作品将纳入常设展区,打造持续生长的“百姓故事展览馆”,推动社会对生命意义的多元探讨。
礼祭清明 “数”寄情深
今年,西郊福寿园进一步深化科技赋能人文关怀,推出多重“数智祭扫”缅怀空间,开展倡导文明追思、开拓数字纪念形式的清明系列活动,探索现代科技与清明祭祀的融合,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祭祀的内涵,为缅怀增添别样的温度与深度,让传统习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市民可通过关注“西郊福寿园”公众号,利用其提供的“云祭扫”服务来缅怀亲人。该服务不仅能帮助市民快速查找安葬在园区的墓位位置,还支持上传亲人的影像资料。此外,用户还可以赠送虚拟鲜花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重要的是,身处各地的亲人可以在“云祭扫”空间内同时留言,使得家庭祭祀活动能够在云上空间实现团聚。
2、AI追思订制服务:根据客户提供的逝者生平经历、兴趣爱好、个人成就等个性化信息,将各类元素融入视频之中,量身定制专属的追思内容。用科技守护记忆,用光影传递深情,为家人提供一份温暖而永恒的纪念。让市民自由选择、定制生命告别礼。
告别传统模式 祭扫多样
过去人们缅怀逝去者的方式多以烧纸焚香,如今为提倡文明祭扫,不止有鲜花贡品,西郊福寿园还借助科技手段,将安葬者信息和生前视频影像录入云平台,逝者亲属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进行“云祭扫”,展现了现代环保的祭扫新风尚,科技赋能的“云祭扫”让祭扫更加便捷环保,也充分彰显了社会关怀。
一封家书,诉无尽思念。园区还特别策划以“一封家书”为主题的祭拜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倡导绿色、文明的祭扫方式。在特制信笺上书写血脉相连的温度,以一封穿越时光的家书,与先人展开温暖对话。以墨香代替烟火,用文字延续深情。此外,还特设了亲子互动区域,提供了手工绘画风筝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活动当日,西郊福寿园还向市民展示了由重庆大爱渝商慈善基金会与西郊福寿园共建的公益生态葬区——博爱园,并面向重庆市市民无偿提供100座公益生态安葬墓位,有效减轻了市民的丧葬经济负担,将定期统一免费提供数字追思送行仪式和纪念活动,用创新的数字礼仪服务,慰藉逝者家属。亲人家属纷纷表示,这些祭扫新方式不仅更加环保,还多了一丝温情,让思念之情有方式表达,这是传统模式无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