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关注·回音】整改效果好不好?村民百姓说了算!

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在石柱县鱼池镇团结村,经过高标准改造的农田,反复大面积出现了田坎垮塌的情况,村民根本无法耕种。今年1月8号,《今日关注》对此进行了报道。如今正值春耕,团结村的田坎修好了吗?一起来看关注 · 回音。

石柱县鱼池镇团结村杉树组村民李亚林:“现在这个是绝对放心了,防滑桩是杉木,最少可以管二三十年。”

3月12日,小雨纷飞。在石柱县鱼池镇团结村,村民李亚林领着记者走在整改好的田坎上。上次报道时,李亚林家的7块水田,全部都出现了田坎二次垮塌的情况。如今,这些垮塌的田坎已经全部整改修复。

施工方、石柱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谭海龙:“当时还是施工经验不足,觉得用挖机夯实田坎就能起到效果。所以现在我们就是听取了老百姓的意见,构筑了二马台,然后用木桩,3到4米的木桩打下去,进行稳固。”

石柱县鱼池镇团结村杉树组村民李亚林:“下了两三次比较大的雨了。”

记者:“检验了整改效果的。”

李亚林:“嗯,现在这个完全可以耕种了。”

记者:“准备种点什么?”

李亚林:“上面的田准备种西瓜,下面这些水田还是准备种水稻。”

上次新闻播出后,石柱县农业农村委立即成立了工作专班,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一起赶到团结村,对田坎垮塌情况逐一排查核实,并制定了整改方案。

石柱县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向建国:“排查出122处问题,包括103处田坎垮塌问题,以及田面不平的问题,还有排水沟淤堵问题等局部小问题,全部纳入问题整改。”

为确保整改效果,石柱县农业农村委不仅安排专人排查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监督施工过程,还邀请村民全过程参与。

石柱县鱼池镇团结村杉树组村民谭雄伟:“农委把当地的村民每家每户喊到现场,基本上每个田坎是怎么垮的,需要哪种整改方案,基本上是对症下药。”

记者:“施工整改的过程,你们看到没有?”

谭雄伟:“看到的,看到的。农户亲自在现场监督,基本上就是这样就满意了。”

石柱县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向建国:“群众满意之后,才作为一个整改销号的基本条件,我们再由农委、施工单位、属地政府和村组,一起到现场逐块验收。”

目前,排查出来的122处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完毕,保障了春耕农事。而针对《今日关注》报道中反映出的工作作风问题,石柱县农业农村委也进行了反思。

石柱县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向建国:“项目在验收过程中,我们作为县级验收,是通过抽查的方式,没有及时发现所有的问题。在专项整治、问题排查出来之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整改过程中又出现了二次垮塌。”

反思问题,是为了改进工作。石柱县农业农村委还对防滑桩、二马台等田坎修筑方式进行了研究总结,以此完善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的设计方案。

石柱县委农业农村工委委员谭主奇:“今后我们根据山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以严的标准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和验收关,真正把高标准农田改造改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重庆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小散地块的农田多,推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如果不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好心也可能办坏事。邀请村民全程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老百姓是否满意”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整改工作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肯定。我市的农田大部分都位于丘陵山地,希望其他地区也能从石柱县的这次整改中得到借鉴、获得启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