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重庆市水利局召开2025年全市水文与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预计2025年汛期(5—9月),重庆将呈现“降水接近常年、北多南少、洪旱交替并存、极端灾害风险突出”的复杂态势。
具体来看,预计2025年汛期(5—9月),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大江大河可能接近警戒水位,琼江、綦江、阿蓬江、东河、任河、汤溪河等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戒或超保证水位洪水。旱象中等,伏旱明显,长江河谷及高山易旱区可能发生局地干旱灾害。
会议要求,2025年,重庆各级水利部门要坚持“预”字当先、“防”字为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全方位、系统化持续完善机制、补齐短板、提升能力,落细落实汛前准备7项工作,全力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安全屏障:
持续优化完善机制。持续深化分段分级分类分层防御机制。“分段”即聚焦灾前预防、灾中应对、灾后恢复及汛前汛中汛后、雨前雨中雨后等全周期、各阶段,要系统梳理工作的流程、关键环节及职责任务,完善事项化、清单化管理机制;“分层”即横向与部门、跨区域间,纵向与乡镇、村社、网格员,完善会商研判、流域调度、协同联动、责任落实等机制;“分类”即紧盯水库、山洪灾害危险区、防洪薄弱点等风险区域,完善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分级”即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完善预警响应、叫应反馈等监测预警转移一体化管理机制。
层层压实防御责任。按照市、区县、乡镇、村社和工程管理单位“4+1”水旱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分层级、分类别全覆盖更新责任人信息,进一步明晰责任人岗位职责、履职事项,全面压实防御责任。
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聚焦水库、水电站、河道险工险段、山洪沟道、高位山坪塘等重点风险点、薄弱环节安全隐患,全面开展风险隐患地毯式排查,汛前加快完成整改或落实汛期“一点一策”闭环管控。汛前完成150处水毁修复,确保恢复防洪功能。
注重预案提升和实战化演练。指导基层抓好一线村社及各类风险点的预案修编,进一步细化明确应急处置措施、应对流程等具体事项;聚焦夜间暴雨、多灾并发及断电、断路、断通讯等极端场景,在山洪危险区、防洪薄弱点、水库等重点风险点开展实战化全覆盖演练。
做好专家队伍和防灾物资准备。高度重视水利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干部考察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抓好水利防灾物资更新补充和维护保养,加大实用型、专业型物资采购,完善物资应急调度预案和适时前置,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强化培训宣传引导。做好对社会大众尤其是危险地带干部群众的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的宣传;暴雨洪水、干旱应对过程中,要多借助融媒体力量,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分析,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风险防范提示,主动发声、回应关切,防止引发负面炒作。
保障值班值守到位。进一步督促强化基层一线水库、山洪危险区等重点部位、防洪薄弱区域防汛“三个责任人”值班值守工作,确保部署有力、巡查到位、险情抢早抢小;保障通讯网络安全,确保调度指挥、会商研判、业务保障等设备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