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的春节 世界的节日

百节年为首。当中国人庆祝千百年的节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与世界共享节日的欢庆。

1月28日,表演者在柬埔寨首都金边舞龙庆祝春节。新华社发(批隆摄)

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欢乐春节”庙会现场,中塞民众一起迎接乙巳新春。

1月28日,人们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的“欢乐春节”庙会现场观看焰火。新华社发(普雷德拉格·米洛萨夫列维奇摄)

在荷兰海牙,“欢乐春节”彩绘电车为街头增添浓厚的中国年氛围。

这是1月21日在荷兰海牙拍摄的“欢乐春节”彩绘电车。新华社发(孙晶晶摄)

在英国伦敦,伦敦眼亮起“中国红”,舞龙、舞狮表演精彩上演,现场锣鼓声震耳欲聋,年味儿浓厚热烈。

1月28日,英国首都伦敦的地标建筑“伦敦眼”亮起红色灯光。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

目前,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

它既是中国人的节日,也备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1月29日,游客游览日本横滨中华街。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春节,为世界感知中国打开一扇“窗”。

在遥远的西非国家科特迪瓦,阿比让一所中学的师生们齐聚一堂,共同在气球上写下“新年快乐”的拼音,共享热闹中国春节的节日氛围。

1月28日,师生在乌克兰基辅第一东方语言学校手举福字合影留念。新华社发(罗曼·佩图什科夫摄)
1月28日,学生在乌克兰基辅第一东方语言学校创作春节贺卡。新华社发(罗曼·佩图什科夫摄)

春节,为中外文化交流架起一座“桥”。

在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开普敦中国年”活动为维多利亚港区披上节日盛装,年味十足的中华文化视听盛宴接连上演。人们因春节而相聚于此,交流各自文化的异同。

1月25日,演员在南非开普敦举办的“开普敦中国年”活动上表演川剧变脸。新华社发(辛克拜尔·姆蒂姆库卢摄)
1月25日,人们在南非开普敦举办的“开普敦中国年”活动上观看演出。新华社发(辛克拜尔·姆蒂姆库卢摄)

春节,凝聚着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

在马来西亚华人中,“捞生”是一道带有吉祥意味,祈求来年好运、发财的菜式。在粤语里,“生”与“升”谐音,越捞越“升”,代表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

1月19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一家餐馆,顾客享用“捞生”菜肴。新华社发(张纹综摄)
这是1月19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一家餐馆拍摄的“捞生”菜肴。新华社发(张纹综摄)

“希望我们所有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共同迎来和平与健康。”德国北威州议会第一副议长莱纳·施梅尔策说。

“我衷心祈愿蛇年能为世界人民带来富足与安康。”荷兰皇家音乐厅乐团首席中提琴迈克尔·吉勒说。

统筹:吴炜玲

编导:张欢

记者:袁亨瑞、李函林

程一恒、毛鹏飞、王嘉伟

配音:胡函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