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按照相关规划,我市鼓励在农村房屋、工业厂房开展屋顶光伏项目建设,这也吸引了不少企业进入这一市场。可是从去年十月开始,大足区在屋顶光伏项目备案上增加了一个“特殊”环节:企业在备案前必须在乡镇、街道拿到一份确认书。可这份确认书,却成为了众多企业难以跨越的门槛。今日关注,一起来关注:拿不到的“确认书”。
据部分光伏企业介绍,原来他们在大足区办理光伏备案手续,只需要提供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身份证、房屋产权证明及屋顶租赁协议等资料,然后在“重庆市投资项目在线服务监管平台”提交申请,三天内就能顺利通过。但去年十月,这个路径却突然行不通了。
大足区某光伏企业负责人:“我们也接到发改委的电话通知,以后新进的备案需要提供镇街的确认书,以此为条件才能允许备案通过。”
项目备案为何会新增一个环节?新增这个环节的目的又是什么?对此,大足区发改委的工作人员表示,大足是全域旅游区,所以他们才要求光伏企业在备案前,找属地镇街签订一份“农村屋顶光伏项目建设确认书”。确认书主要包含三点,分别是“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项目建成后不影响镇街风貌”。可是企业要办理这份确认书,在各乡镇却是处处碰壁。
大足区某光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大足他们走了七八个乡镇,乡镇给他们的回复就是对这个不办理,不给予盖章。
“确认书”到底卡在了哪里?光伏企业的遭遇各不相同。有的是遭到了直截了当的拒绝。比如在万古镇、龙水镇。
大足区万古镇副镇长蒋旭:“已经有四五个企业给我们打电话,我们没有办法备案,这个本来就是市场行为,我们怎么备案嘛。”
大足区龙水镇副镇长罗小燕:“我知道发改委说了找我们,但我们是暂停备案了的。”
有的光伏企业则是遇到了太极推手。
大足区某光伏企业负责人:“前前后后去了十几趟,镇政府说需要发改委下文,他们才能出具确认书,发改委又说不需要出具行文,现在就是两方推来推去。”
除了“往上推”之外,有的乡镇则是“向下推”。比如金山镇就让光伏企业先去找村社。
大足区金山镇党委副书记王珠付:“老百姓自愿,房屋能够承受,一切条件满足,我们再一层一层的,村上面签字,我们再签字。”
而在村社,光伏企业面对的,则是“三不”的态度。
大足区珠溪镇宝珠村党支部副书记邹弟彬:“谁盖章谁负责,我们不支持你、不反对你、不干涉你。”
另外,为了规避安全风险,还有部分乡镇要求企业出具屋面结构荷载报告,可当企业花了几千元办理了荷载报告后,仍然无法拿到确认书。
大足区某光伏企业负责人:“花了四五千块钱做了荷载报告之后,镇政府又说出具不了,怕担责任。”
记者走访了大足区的多个乡镇后发现,由于确认书中要求镇街核实的三个内容,实际上都只有空洞的名头,什么叫符合?怎么才能符合?都没有详细统一的标准,这让各乡镇根本无法操作。而且这项工作还缺乏政策文件支撑,部分乡镇认为他们无权参与审批。这也导致企业来回奔波,最终都是白费工夫。
大足区万古镇副镇长蒋旭:“这个东西我们镇里怎么确认,镇里哪有这个职责去确认,发改委就是嘴上说一下就行了吗,没有出文件,什么都没有,我们依据什么来确认。”
在大足区龙水镇副镇长罗小燕看来,镇政府没有审批权:“我们为什么要审批这个东西,弄得我们也莫名其妙的”。
根据《重庆市“百万千瓦屋顶光伏”建设方案》,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提供‘一站式’服务、依法加快相关手续办理。”但对于光伏企业在大足遭遇的问题,大足区发改委却表示,他们只能协调处理。
大足区发改委资环能源科科长何家超:“你可以反馈给我,我们再和他们乡镇协商。”
大足区某光伏产业负责人:“现在对于他们来说,算是有一个隐形的门槛,而且这个门槛到底应该怎么过,他们也不知道。”
一份确认书,层层加砝码,最终却成了企业难以跨越的门槛。发展经济,需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但大足区相关部门在光伏项目的备案流程上,却出现了“随意增加审批门槛、审批内容标准不明、审批权限无批文可依”的问题。希望当地能够对此进行梳理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