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足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万古鲤鱼灯舞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灯棚类民间舞蹈,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千年的光芒。近日,大足万古鲤鱼灯民间艺术团迎来了成立 20 周年的纪念日,多名艺术团成员身着鲜艳的演出服,在公园内进行精彩展演,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演出现场。(记者:何美林 摄)
上午10点,伴随着欢快地鼓点奏响,万古鲤鱼灯民间艺术团成员们手中的鲤鱼开始“灵动”起来。十几条“鲤鱼”在雨中或摇曳摆尾,宛如水中嬉戏;或高高跃起,宛如鲤鱼破浪前行,将鲤鱼的活泼俏皮展现得淋漓尽致。表演队伍中,还有舞龙队和腰鼓队前来助阵,大街小巷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演出现场。(记者:何美林 摄)
大足区万古鲤鱼灯舞起源于南宋时期,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其动作和造型优美流畅、轻盈灵活,舞者们手持精美的鲤鱼灯,模拟鲤鱼在水中的各种自然形态和习性,或追逐抢宝,或跃过龙门,或觅食啄草,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鲤鱼世界,生动展现了鲤鱼的活泼灵动,寓意着 “年年有余”,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祝愿。1999年,万古镇被重庆市命名为“鲤鱼灯舞之乡”。2009年,“鲤鱼灯舞”被重庆市命名为“巴渝优秀民间艺术”,列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演出现场。(记者:何美林 摄)
万古鲤鱼灯民间艺术团团长何定模介绍,2005年,他同几名鲤鱼灯舞传承人组成了万古鲤鱼灯民间艺术团,如今已有50余名成员,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和市级各类演出,“今年,我们还将在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亮相,展演大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出现场。(记者:何美林 摄)
近年来,大足区为弘扬鲤鱼灯民间艺术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成果显著。目前,大足区已有万古鲤鱼灯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4 名,鲤鱼灯舞队员近 100 名。近三年来,开展各类表演活动 120 余场,服务群众 1.2 亿人次,让更多人领略到了这一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大足区还注重鲤鱼灯舞的传承教育基地建设,建成了室内面积 300 余平方米的 “鲤鱼灯舞” 传习所,以及鲤鱼灯舞文化体育公园,为市民提供了学习和体验的场所,让鲤鱼灯舞能够 “学起来,传下去”“能体验,留下来”。
演出现场。(记者:何美林 摄)
此外,大足区还积极开展鲤鱼灯舞进校园活动,让这一民间艺术走进校园,培养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鲤鱼灯舞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万古镇中心幼儿园更是通过定期邀请专家入园、常态化实施非遗项目、成功创建 “非遗传承教育基地” 等方式,让非遗在幼儿园得到传承与发展,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沁润中健康成长。
未来,大足区将继续加大对鲤鱼灯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不断创新发展,让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大足区乃至重庆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