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记者从重庆破产法庭成立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重庆破产法庭自2019年12月31日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案件9151件,审结8701件,共清理债务3475.64亿元,盘活资产1217.31亿元。
在发布会上,分管重庆破产法庭工作的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吴洪发布了《重庆破产法庭成立五周年工作报告》,分析了重庆破产法庭五年来案件审理情况、类型类别及突出特点:
一是收结案数量增幅放缓。2020年至2024年,新收各类案件数量分别为1586件、2306件、1573件、1814件、1872件;审结各类案件数量分别为1248件、2104件、1608件、1856件、1885件。
二是市场主体仍以出清为主。2020年至2024年,新收破产清算案件,分别占新收破产案件的89.97%、95.30%、77.50%、97.34%、97.61%,合计占比91.23%。“一方面,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量企业需要通过破产清算程序退出市场。”吴洪介绍道,另一方面,囿于社会对破产制度的认知度仍然较低,部分企业在经营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才考虑适用重整、和解程序,以至错过最佳挽救时机。
三是强制清算案件数量稳中有升。2020年至2024年,新收强制清算案件数量分别为50件、140件、96件、107件、184件;审结数量分别为32件、116件、102件、109件、160件。其中,2021年、2024年强制清算收结案增幅最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受“僵尸企业”出清和“三攻坚一盘活”工作影响,大量企业需要通过强制清算程序实现市场退出。
四是破产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增幅“减速”。2020年至2024年破产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分别为105.90天、212天、295.16天、392.35天、369.22天,增长幅度分别为100.19%、39.23%、32.93%、-5.90%。重庆破产法庭成立之初,快审快结案件较多。随着破产案件数量逐年增长,加之审理的房地产、建筑企业破产等疑难复杂案件增多,导致审理周期逐渐拉长。但2023年开展积案清理专项工作以来,破产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增幅逐渐放缓,2024年破产案件平均审理时间首次出现负增长。
在企业情况及特点方面,《报告》显示,破产及强制清算企业所属行业涵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规定的20个门类行业中的19个,仅国际组织1个门类无案件。其中,案涉企业所属行业数量位居前五的为制造业(413家)、批发和零售业(375家)、建筑业(257家)、房地产业(161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3家)。
从行业类型分析来看,重庆地区破产及强制清算企业的主要行业类型基本固定,每年排名前五的行业鲜有变化,且所涉企业数量接近全部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二。制造业因其资产构成复杂、现金压力大、产能过剩、技术更新换代快等原因,案件数量连续五年均位列第一,说明重庆老牌工业城市底色未改,制造业仍是重庆主要行业之一。此外,批发与零售业企业数量居第二说明受经济转型以及“互联网+”产业影响,居民消费模式发生变化,相关行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