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推荐 > 重庆 > 正文

【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加快“技术出海” 建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

去年11月,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渝成功举办。一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大会贺信精神,全面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枢纽。

走进市农科院,专家们正围绕水稻制种技术开展进一步研究。这项技术,已在坦桑尼亚大面积推广,让当地水稻亩产实现成倍增长。今年,市农科院还加大培训力度,为当地培训了超6000名农技人才。目前,我市已把与坦桑尼亚农业科技合作的成功经验,向“一带一路”沿线复制,陆续为孟加拉、尼泊尔等国输出技术和农业品种。

“主要有水稻栽培技术,还有玉米、蔬菜等技术,包括新品种引进、技术引进、培训他们的技术人员。 ”市农科院正高级农艺师王骞说。

除了农业领域的科技合作,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出海”也如火如荼。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七腾机器人研发的特种机器人,在应急安全领域应用广泛,产品大量出口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企业的图像、导航等技术及算法服务,也与不少国家实现深度合作。

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企划总监张喆介绍,这些国家包括东盟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西亚的沙特、阿联酋、卡塔尔,欧洲的俄罗斯,东北非的埃及等这些国家,加强了在石油石化巡检安全的技术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市科技局表示,目前我市已与63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有18个国家在渝建立了研发平台。在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领域,与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实施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等50多项重点专项。人才建设方面,科研人员交流互访3万多人次。接下来,将聚焦农业、装备制造、大数据智能化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国际联合研发,以全方位科技交往带动科技创新合作。

市科技局副局长田盈透露,将努力建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力、利用率,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加快打造高能聚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枢纽和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富治平 宋念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