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多一点 | 打通科创供应链 “武创院”这样实践

11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了解推进科技创新的举措,同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深入探讨交流。

科技创新需要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来支撑,这个生态系统涉及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诸多要素。在探索统筹创新资源、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转化的大背景下,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2022年4月正式启动运行。

这是“武创院”一角。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作为湖北省和武汉市重点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武创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采取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致力于做好“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情,重点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这是在“武创院”展出的“珞珈三号01星”模型。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聚焦大健康和生物技术、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命科学工具、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和新赛道,“武创院”整合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资源,组建专业研究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攻关关键和共性技术。目前,“武创院”已成立26家专业研究所、48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7家公共服务平台。

这是在“武创院”展出的一款人形机器人——劳动者1号。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资本“大胆”又“耐心”,敢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是“武创院”推动科创成果转化的特色亮点。

“大胆”在于,“武创院”积极给予早期项目一定科研经费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帮助企业快速起步。

“耐心”在于,“武创院”联合各方共同发起产业基金,对项目进行接力支持,有效分担产品商品化中的市场风险。待到项目实现增值后,各方再共享收益,实现财政资金有效利用、适度回报。

坚持以全生命周期服务赋能创新主体,“武创院”成功孵化赋能了200余家科技企业,集聚国际国内创新创业人才700余人。

当前,“武创院”正不断推动科创供应链平台的“线上”资源与“线下”服务无缝对接,累计汇聚中外院士21人、储备220余项具有颠覆性技术潜质的项目。


记者:王自宸

视觉:张爱芳、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湖北分社联合出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