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局、聚焦民生,这里是今日关注。江津区是长江入渝第一区,我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第一站。2019年,江津区政府实施了长江生态屏障建设项目,投资200多万元,在长江边的艾坪山上种植了230亩林木。可如今,这些生态屏障林遭到人为的蚕食破坏,变得千疮百孔。今日关注,我们一起来关注江津区满目疮痍的生态屏障林。
江津区几江街道居民:“弄掉皮,这么大的树往死里整,把根部烧死.这是栽的黄葛树,烧了把树子烧死,一整棵都烧死。”
江津艾坪山紧邻长江。记者在山上看到,上百棵黄葛树、栾树、构树等林木,遭到了人为损坏。有的树木被拦腰砍断,还有一些树木被剥掉了树皮,更有个别林木被人纵火焚烧,树干变得焦黑,四周是一堆灰烬。
江津区几江街道居民:“长期砍,不是一次二次,吼都吼不住。”
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江津区政府组织人力在艾坪山上,大面积种植黄葛树、栾树、香樟树等林木。林子里设置的几处告示牌表明,这里属于长江生态屏障建设区。然而,最近一年多来,三天两头有人上山砍树毁绿,开荒种菜。采访期间,记者就遇到一些人背着背篓,拿着锄头,在林子里四处忙乎。
记者:“砍了树干什么?”
种菜居民:“栽两窝红苕。”
周边群众表示,以前远眺艾坪山,放眼望去是郁郁葱葱。但如今,艾坪山上已经千疮百孔,菜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今年以来,艾坪山还发生过几次滑坡。附近居民为此忧心忡忡。
江津区几江街道居民说:“原来是绿化,现在光秃秃的,又遭滑坡。”
江津区几江街道居民:“植被破坏之后造成泥石流滑坡,上半年落大雨之后滑坡,就是树被砍了之后造成的。”
当地群众表示,他们曾四处反映过生态屏障林遭毁坏的问题,报过警、找过当地林业局,还找过当地社区街道。但是,毁林行为并未得到有效制止。
江津区几江街道居民:“社区不作为,他们也不去管,推给林业局。我们打林业局的电话,忽悠我们说这个事情他们知道了。”
这一片生态屏障林的日常管理、维护,到底该谁来负责?根据现场告示牌上公布的信息,记者首先找到了江津区林业局。
江津区林业局执法科陈俊行告诉记者,那块地的性质不是林地,如果是林地就要立案,最主要是找街道,按照属地原则,应该找街道办。
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建设艾坪山生态屏障林的这片土地,不属于林地,他们林业局想管也管不了。而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针对艾坪山生态屏障林遭到损毁这一情况,他们专门组织了人员,每天上山开展巡查管护。
记者:“你们有没有统计现场遭毁坏的林木有多少?”
江津区几江街道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朱旭:“被毁坏的也就是面上看到的几根。”
记者:“会不会做相关的台账?能不能看一下?”
朱旭:“应该有相关台账,经办同事没在。”
街道方面又找来了负责日常巡查的桥南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
桥南社区生态屏障林巡视人员:“砍的树就是一些构树和花椒树,具体有破坏其他林木的情况,我们暂时真的没有发现。”
居委会的日常巡查人员认为,被砍伐的只是杂树,这样的情况无伤大雅。而记者采访期间,看到被毁坏林木的除了有自然生长的构树,还有人工种植的黄葛树、栾树等树种,总数超过百棵。江津区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按照规定,哪怕是自然生长的杂树,也不能随意砍伐。
江津区林业局执法科陈俊行:“处理构树也要办手续。”
记者:“也要办手续,也不能随意砍?”
陈俊行:“对。”
记者:“黄葛树就更不用说了,是不是?”
陈俊行:“是。”
梳理各方的说法,林业局认为用地性质不属于林地,所以该由几江街道办事处负责日常监管。几江街道办事处转头把日常巡护工作,安排给了居委会;居委会的巡护人员一方面没理解、掌握林业保护的相关规定,认为杂树就可以随意砍伐;另一方面,忽视了其他树种遭到砍伐的情况。
艾坪山上这片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建设的生态屏障建设林,变成如今的模样,行业主管部门、属地街道政府、具体巡护人员,这几方之间在责任落实、信息沟通当中,无疑存在漏洞。这个漏洞如何堵上,艾坪山上的生态屏障林如何恢复,我们期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