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重庆万州:稻蛙共生 一田双收好“钱景”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词人辛弃疾描绘的丰收景象,在万州区白羊镇清潭村成为现实。这里“稻蛙共生”的生态种养殖模式,有效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展农户持续增收渠道,有力助推了产业振兴。

0381ca2d4ba44a96bd2fe83a4395708f.jpg

走进“稻蛙共生”基地,只见绿油油的稻田连成一片,稻田中,数不清的青蛙聚在一起觅食。

基地负责人幸奠满介绍,他在清潭村流转了25亩土地,采取“稻蛙共生”的模式养殖黑斑蛙,通过“蛙吃虫、粪肥田”的方式,稻田不用施化肥、不用打农药,既提高了稻谷和黑斑蛙品质,又做到了生态环保、种养循环发展,实现了“一田双收”。

“这批黑斑蛙是今年我们在基地繁殖的,7月就可上市。”幸奠满说,因为品质优良,基地生产的稻米、黑斑蛙销路都不错,主要销往川渝一带。

基地还将养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了捕捉区、垂钓区和快乐打卡点,不少客人到这里休闲游玩,体验不一样的乐趣。

基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村民增收。据幸奠满介绍,他们基地流转村民的土地,按亩支付流转费,附近村民长期在基地务工,高峰期一天四五十人,每人每天有60至80元的工资,收入有保障。

依托“稻蛙共生”基地,村民魏学英还开起了农家乐,进行鲜蛙加工。“黑斑蛙上市的时候,农家乐几乎每日客满,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魏学英乐呵呵地说。

“今年,我准备将基地再扩大25亩,将乡村旅游发展得更好,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幸奠满对基地的发展信心满满。

(  作者:夏荣伟 谭明涛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