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万州:做好“稻田+”文章 坐收“鱼”利增效益

时下正值秧苗返青之际,也是稻田鱼苗投放的最佳时节。走进万州区白土镇谭家村2组,放眼望去,成片的稻田里,绿油油的水稻像一条碧绿地毯,铺在田间。近处,装满鱼苗的货车停放在稻田边,村民石田正忙着将鱼苗从货车上卸下投放进田里。

ca702f0cebdb4f91a3d58ba29babedb1.jpg

稻田里,投放的鱼苗不时跃出水面,与碧绿的秧苗相映成趣,这动静结合的田园风景,正是白土镇发展“稻鱼共生”生态农业模式的生动写照,也是石田坚持多年的生态种养梦想。

石田是谭家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种养大户。2021年,在外创业的他回到家乡谭家村,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发展稻田养鱼,这种方式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前提下,投放的鱼苗能清除田中杂草和害虫,排泄物还可肥田;水稻又为鱼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化生产,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优势。

“这次共投放了2000尾鱼苗,主要为银鳕鱼、金丝草鱼,今年是首次投放此类鱼苗,如果市场反响不错,明年将加大投放量,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石田告诉记者。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白土镇大力推广的一种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方式,与传统单纯种植水稻相比,肥料及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减少,既降低了成本支出,又促进了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石田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他共流转50亩田种植水稻,其中有18亩稻田进行稻渔综合种养。按照传统水稻种植模式来看,每亩收入在1000元左右,现在稻田里养殖名贵鱼类,每亩能够达到7000元左右,今年至少能够增收12万元。

这只是白土镇推广稻田养鱼模式的一个缩影。白土镇水稻种植面积广、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近年来,白土镇充分利用稻田水域资源合理发展生态渔业,通过调结构、转方式、促高效、保安全的生态环保渔业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今年,白土镇水稻种植面积达1万亩,其中,稻田鱼养殖基地300亩,共带动农户8户,群众坐收“鱼利”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  作者:陈星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