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石柱县枫木镇莼菜“小绿叶”蝶变增收致富“大产业”

初夏时节,莼菜飘香。连日来,在石柱县枫木镇双塘村、昌坪村、石鱼村连片集中、郁郁葱葱的莼菜田里,刚出水的莼菜嫩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村民们端着水盆,俯着身子,忙碌着采摘一片片挂着饱满胶质的小绿叶。

微信截图_20240517102001.png

莼菜被誉为“水中碧螺春”,含有酸性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其生长环境对水质、土壤等生态环境要求非常高,采收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下旬到9月。

“发展莼菜产业搞头大,去年我种植的莼菜亩产值有1.3万元,这个季节是我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现年57岁的冉松涛是双塘村小院组的一名莼菜种植户。他在莼田里采摘莼菜时乐滋滋地说,随着天气热起来,莼菜在水中长得很快,仅仅一天时间,藏在水下的嫩芽就会长成叶子,如不及时采摘,损失不小。

微信截图_20240517101737.png

为让一片片“小绿叶”蝶变成产业增效、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强的“大产业”,近年来,枫木镇以党建为统领,结合地处高海拔山区,水质良好的自然优势,聚焦以莼菜为主的“绿色产业”,完善了“村集体+合作社+基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开垦撂荒田,持续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打通了“绿色产业”发展的难点和堵点,先后在昌坪、双塘、石鱼3个村共种植莼菜3000亩,目前进入采摘期的莼菜有2000亩,预计亩产值达1.2万元,总产值可达2400万元。

三年前,石柱县羽辰莼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树清在昌坪村兴隆组流转撂荒水田80亩发展起了莼菜产业。连日来,他组织当地10多位务工村民忙碌着采收莼菜。在合作社的生产车间,过滤水分后的莼菜绿中泛红,胶质欲滴,惹人十分喜爱。

微信截图_20240517101857.png

记者来到莼田现场看到,清澈的水面上布满了一朵朵圆圆碧绿的莼菜叶,采摘莼菜的村民们双手拨开水面,将手迅速伸进水下,瞬间便将一片片叶圆茎细、质柔嫩滑的莼芽捏在双指间,随后敏捷地扔入水盆中。蓝天之下,一只只白鹭在另一块莼菜田里翩翩起舞,构成了一幅祥和的田园美景图。

“现阶段,我们每天可采摘新鲜莼菜100多斤,收入有300多元。”在石柱县羽辰莼菜专业合作社务工的村民兴致勃勃地说,撂荒田利用起来了,莼菜产业发展起来了,他们通过就近务工家里的收入越来越高了。

微信截图_20240517101928.png

枫木镇通过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推动莼菜产业蓬勃发展,在加快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步伐的同时,还拉动了当地民宿旅游产业发展。如今,在这里,广大游客不仅品尝到口感圆润,鲜美嫩滑的莼菜,还能欣赏到如画美景,饱览原生态的自然风景。

(  作者:隆太良 编辑 成蓉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