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石柱:种植烤烟“绿叶子”鼓起群众“钱袋子”

农耕不等人,时间贵如金。近段时间以来,洗新乡高低错落的烤烟种植基地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烟农们抢抓节令,铆足干劲移栽烤烟苗。

微信截图_20240515105729.png

近日,记者走进洗新乡保合村烤烟地里看到,一片片烟地波澜起伏,一行行烟垄整齐排列,黑色地膜铺满田间地头。烟农们穿梭其间,浇水、打穴、放苗、栽苗、覆土……每个环节紧密衔接、有条不紊,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烤烟产业周期短,见效快,是我乡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乡2100亩烤烟移栽已接近尾声。”据洗新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乡始终坚持党建统领,不断推进烤烟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广大烟农依靠种植烤烟“绿叶子”,鼓起了“钱袋子”,成为大家增收致富的“金叶子”,在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为确保烤烟移栽不误时令,保合村烟农抢抓农时,采取集中移栽方式,由村组干部带头移栽,种植大户互帮互助,加快移栽进度、提高移栽质量。干群齐心协力,推进全村烤烟产业发展。

“我去年种了50亩烤烟,卖了25万元。”保合村村民王成海今年的50亩烤烟移栽完以后,他就开着农用车出来为村里其他烤烟种植户帮忙,主要负责运输烟苗和水。他满怀信心地说:“等这边的烤烟移栽完成,我就回去做好自己烤烟基地的提苗追肥、覆土、除草等工作,要加强田间管理,争取今年的烟叶卖上30万元。”

今年,保合村的烤烟种植大户吸纳村里的10余户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务工增收。该村72岁的村民余寿权虽然身患残疾,坚持在烤烟地里劳动,每天的收入有120元。“掏沟、提厢、铺薄膜、喷水……我主要就是干这些活,虽然是季节性务工,但一年下来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家里的零用钱基本就够了。”劳动中,余寿权满意地说。

微信截图_20240515105227.png

连日来,保合村党支部书记张辉坚守在烤烟种植基地,边进行技术指导,边带着村民一起移栽烟苗。据其介绍,该村今年种植烤烟面积有886亩,要及时提供技术指导,督促烟农们抢抓时令,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今年的烤烟生产任务,力争今年全村烤烟产值突破400万元。

(  作者:谭艳波 胡倩 隆太良 编辑 成蓉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