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秦新文:勤劳自强改变家庭命运 守望相助实现人生价值

“我喂了两头猪,每头300多斤,卖一头给别人能收入近4000元,一头杀了自己吃……”日前,石柱县河嘴乡长沟村庙坝组77岁的秦新文老人拄着拐杖,一瘸一拐来到圈舍,指着饲养的两头大肥猪,满脸喜悦地说。

秦新文在查看养殖的生猪 (1).jpg

“我左腿比右腿短3.5厘米……”记者得知,老人自幼双腿弯曲,落下肢体三级残疾,但他不仅勤劳自强改变了家庭命运,而且热心助人,受到当地干群高度赞赏。

砥砺前行书写“自强志”

冬日的山村天寒地冻,但秦新文的菜园子里,却是生机盎然。从圈舍出来后,他拎着锄头钻进菜园子,忙着除起草来。

“老人命苦,生下来就有残疾。”长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世明说,秦新文虽然年逾古稀,但一直坚持劳作,不仅蔬菜种得好,还发展了其它产业。

自幼残疾的秦新文成长经历中,没少遭受大家异样的目光,但命运的不公,也磨砺出他坚忍的性格。“只要比别人多努力一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他说。

秦新文在蔬菜地 里除草 (1).jpg

受制于身体条件,结婚后家庭的重担对秦新文来说十分沉重。但他与妻子靠着勤耕不辍,家庭生活渐渐好转。然而天不遂人愿,1982年,妻子因病去世,秦新文既要耕种田地,还要抚养儿女,日子过得很辛苦。

“熬过来就好了,只要不懒,就不会过得好差。”秦新文淡然说道。

发展产业走上“致富路”

步入秦新文家的小院,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堆放在屋角的红薯犹如一座小山,竹林里的绿壳蛋鸡成群结队……

秦新文在为蛋鸡投食 (2).JPG

一个个寒来暑往的日子,庙坝组的田间地头,秦新文勤劳的身影成了一道“风景”。翻地除草、掰苞谷、挖洋芋、背红苕……他的动作很慢,走起路来身体摇摇晃晃,感觉随时都会摔倒。尽管如此,他的脸上仍然挂满笑容。

养殖绿壳蛋鸡80多只,销售鸡蛋3600多枚,收入5000多元;饲养生猪2头,价值约8000余元;种植玉米5亩,收获干玉米约5000斤;种植红薯和土豆5亩,采挖1万余斤……去年,秦新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他非常乐观,勤劳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长沟村村民纷纷称赞道。

秦新文养殖的蛋鸡 (1).JPG

“党的政策好,我感觉有使不完的劲。”秦新文笑着说。

守望相助奏响“幸福曲”

长沟村杨柳组马培成家属患病多年,家庭拮据,秦新文捐赠1200元;杨柳组覃发超因病去世,其孩子上大学,秦新文捐赠1000元;庙坝组谭祈清生病,秦新文捐赠1500元……

不仅如此,秦新文还编织竹背篓赠送给村里需要的人。

秦新文在准备材料编织竹背篓 (2).JPG

“我也接受过很多人的帮助,大家的难处,我更能感同身受。”面对大家的赞许,秦新文说。

“据统计,近几年,秦新文共为村里特殊家庭捐赠2.5万元,赠送竹背篓132个。”长沟村党支部副书记谭明生告诉记者。

一路走来,秦新文数十年如一日勤耕不缀,为社会捐款传播正能量,让人生绽放夺目光彩,其身残志坚、古道热肠的精神,感动着大家。


(  作者:记者 隆太良 编辑 冉沙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