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重庆涪陵:上万亩再生稻开镰 亩产达250公斤

当下,各地的再生稻逐渐成熟,迎来丰收。在重庆涪陵,上万亩再生稻陆续开镰,喜迎丰收,亩产达250公斤。

2.png

涪陵区义和街道鸭子村再生稻高产示范种植基地。记者 夏雷 摄

在涪陵区义和街道鸭子村再生稻高产示范种植基地,黄澄澄的稻谷颗粒饱满,压弯了谷穗,一阵微风拂过,掀起层层稻浪。村民袁大周和同伴一起,正在自家稻田里忙着收割稻谷。村民袁大周说:“今年,我种了3亩多地,再生稻不耗费过多劳力,我就打点农药施肥,一亩地的产量在600至700斤。”

3.png

村民们正在忙着收割。记者 夏雷 摄

据了解,再生稻是一种特殊的水稻种植方式,是选取再生能力强的杂交稻品种,利用头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经过适当的栽培管理萌发稻穗,再收获一季的稻作模式,相当于一次种植两次收割,不仅减少了播种、育秧、栽插、整地等环节,而且还具有米质优、投入少、效益高等特点,增加了农民收入。“预计涪陵全区再生稻的亩产约为25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400公斤。”涪陵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刘广银告诉记者。

据介绍,今年的先雨后旱气候虽然对再生稻的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不过在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和政府的全程技术指导下,重庆涪陵今年发展种植的上万亩甬优4949优质再生稻正陆续收割,有望获得丰收。刘广银说:“明年,我们按照市农业农村委的统一安排,以建设再生稻百亩示范片为重点,通过技术攻关,力争实现水稻亩产一吨粮的目标。”

(  作者:夏雷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