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游重庆 > 资讯 > 正文

邓以权:绿色产业带动800户村民增收致富

5月8日,记者走进重庆市巫山县骡坪镇玉水村邓以权的脆李种植基地,只见山坡上成片绿油油的晚熟脆李长势喜人。

“我种植的300多亩高山晚熟脆李,今年挂果不错,预计产量可达50余吨,收入40多万元。”正在为李树疏果的邓以权高兴地说。

2014年,长期在浙江义乌做物流生意的邓以权,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回到家乡创业。为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项目,他经熟人介绍在骡坪镇玉水村考察时,了解到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大片耕地无人耕种,地里杂草丛生,成了撂荒地。邓以权决定投资玉水村,打造特色种植基地。

说干就干,邓以权在玉水村先后流转1300余亩土地,成立巫山县晓邓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以发展核桃、脆李、茶叶种植为主导产业,并逐步形成种苗培育、生产、销售、技术指导为一体的产业化服务链条。

工人采摘茶叶。摄影:向君玲

近年来,邓以权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营销”的发展思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种植经”,逐步扩大产业种植面积。

“今年500亩核桃可收鲜果10余吨,收入10多万元;500亩茶园可产红茶4吨左右,产值可达到100余万元。”邓以权告诉记者。

“土地刚流传过来时,这里是一片撂荒地,地上杂草丛生,有一人多高。我和工人吃住在山上半年多时间,愣是用镰刀等工具,慢慢割出了一片产业园。”回想起最初发展产业时的情景,邓以权仍然眉头一紧。

2019年,邓以权投入100多万元,建起茶叶生产厂房,并带动邻近的凤岭、北山村的茶农抱团发展,免费为种植户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解决茶农加工和销售难题。

邓以权的种植基地,给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玉水村5组的唐永德长期在基地打工,每年能收入2万多元。同时,他家的10多亩土地也流转了出来,每年还可获得土地流转费。

像唐永德一样,长期在基地打工的村民有60多人。

“来基地摘李子和采茶叶,每天能挣150元工资,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头打工强的多了。”谈起收入,北山村的黄登才脸上挂满笑容。

目前,邓以权与邻村800余户村民签订了茶叶生产与加工合作协议,让种植户吃上了发展产业的“定心丸”。

谈到下一步打算,邓以权表示,将带领更多的基地和邻近村的脆李、茶叶种植户抱团发展,生产出更加绿色、健康、优质的特色产品,从而带动当地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  作者:向君玲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