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新媒体培训研修,是非常迫切的课题,既有本体论等基础理论研究,也有新媒体技术、传播、产业、管理等应用探索,还有新媒体文化与教育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覆盖面广、学科交叉、互动前沿的新兴领域。日前,第三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在奉节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文艺评论新媒体领域的60名学员相约中华诗城,汲取智慧力量,奋力新时代新评论。
夔门雄峙,瞿塘幽深,环山皆秀,胜迹处处,无数文人墨客在我县登船上岸,游目骋怀,吐纳珠玉之声,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等历代大诗人在我县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我县形成了以诗词文化为特质,多种文化并存的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资源,这也吸引了授课专家们来到我县领略雄奇山水、感受文化意蕴。
授课专家刘树勇是第一次来奉节,他说:“我的感觉就是这个地方的壮阔,大山大水让人知道,那些诗文是那么来的,你没见过这个地方,只从文本上去读诗,体会比较浅,但来到这儿,从上面俯瞰瞿塘峡,看白帝城,那一定能感觉到,一千年前诗人是从哪里到哪里,你甚至可以仿佛看到他的影子在你眼前晃动。”
授课专家李星文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奉节,他表示:“来了以后发现长路没有白走,越是不容易到达的地方,风景越好,文化底蕴也越深,我也去了白帝城和瞿塘关,然后又爬了山,跟一个隐居在山上的一个老先生,三峡文化的一个守护者,做了交流,我觉得收获特别大,这个地方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资源都是非常丰富的一个地方,可以说不虚此行。”
“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我县是风情浓郁的山水之城,是享誉中华的诗歌故园,是横贯古今、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卷,大家纷纷表示新媒体培训班选在这里举办可谓珠联璧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韩禹锋说:“奉节是中国有名的诗城,我想诗歌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一个故乡,这次不远千里来到奉节,某种意义上呢,是回到了一个情怀的故乡,更接近了文学的母体,所以感觉很亲切。”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辑王甦表示:“空气里都弥漫着文化,我们看到门口的漫步小道上都是充满着诗歌和诗情画意,在这样的地方学习是一种心灵上的净化。”
第三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的举办,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对我县提高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促进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有机衔接,不断提升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何美说:“金秋十月,我们来到美丽三峡的起源地,来到八公里的瞿塘峡畔,来到中华诗城,淬炼我们的天地诗心。当现代都市生活与奉节自然四季美好相遇,当文艺评论遇上新媒体,让文艺灵感与社会实践相伴而生,在个体精神世界中表现新时代气象。”
本次培训班开展了六次专家授课,并设互动研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学员汇报发言和现场教学等学习活动,课程安排紧凑,内容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授课师资来自新媒体业界、学界、文艺评论界,授课专家徐粤春、尹鸿、李少君、刘树勇、李星文、杨珺分别讲授了《习近平文艺论述的基本内涵和美学特征》《新媒体与文艺评论传播力影响力》《新媒体与新时代诗歌》《网络江湖与艺术审美》《新文艺群体的新媒体舞台》《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生产和传播之道》。整个培训授课特色鲜明,给学员们带来了前沿信息,达到了网络文艺评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据了解,培训班学员具有丰富的新媒体工作经验,有报刊网媒、高校院所、文联系统等业务骨干,有导演、编剧等创作人员,还有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即“文艺两新”优秀代表,专业覆盖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等十多个艺术门类。大家相聚在中华诗城感怀民族记忆,深入学习研讨网络文艺评论,收获丰硕成果,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提升综合素养,真正成为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何美表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我们要成为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让新媒体与文艺心心相印,一路走来一路歌。”
(全媒体记者 邢艳梅 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