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几代人呕心沥血,江津变化真是太大了!

图片9

▲2019年江津全景图

空间格局:由简至繁

70年,在人类城市的发展史中如弹指一挥间,

然而,对于一座城市这一“个体”而言,

70年的“城”与“市”发展,

正是不断延续的历史。

作为在江津这座城市中生活的人,

今天我们回望过去,

70年的发展变迁,

又带给我们一番怎样的感受呢?

图片10

三山锦绣翠为屏,一江缠绕玉带灵。细水低丘城中绕,山水交融江城情。

江津是典型的川江流域传统城镇,城区选址、内部格局、山水构架等都体现出了其受山川地形制约,依附江河、据险守固的筑城思想。

图片1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津县城的变化一直不大,城市格局主要在环城路以内,东至东门文化馆,西至小西门;北边通泰门码头、临江的怡然街上到处都是一二层高的小瓦房,周边除了几个小厂就是农田。城区面积不过1平方公里,人口不过3万人。

图片12

江津,因水而兴。1997年,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2013年,江津鼎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2016年,江津几江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江津的城市空间格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江津依托长江构建的“一轴两翼”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图片13

从1平方公里到1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3万人到90万人,70年,江津从滨江小县城起步,不断展翅蝶变,经历了由县到市、由市到区的变革,实现了从“小县城——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美丽滨江城市”的完美转变,已逐步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区重要组团城市。

功能配套:从“缺”到“齐”

图片14

小时候的江津城,走路转一圈都要不到2小时,各种设施都很落后。公园、公厕寥寥无几。

图片15

随着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出台,江津开始逐步实施旧城改造计划。20米宽的环城路、东门广场、电影院、五金公司、百货公司的建成,还有高达6层的江津饭店,曾一度成为江津的地标性建筑,也成为老一辈江津人心头永恒的记忆。

图片16

“十里长堤十里路、十里江水十里景”形容的是老滨江路的美丽景观。从1991年至2006年,江津用15年分三期建成了10公里的滨江路,因其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成为江津人的“城市阳台”。但现在,老滨江路已不再是他们接待外地亲朋的唯一去处了。

图片17

2015年建成的鼎山公园面积1000余亩,是集休闲、健身、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原生态公园。2017年建成开放的鼎山至支坪段滨江路也有10公里长,但公园面积却比原滨江路大了两倍有余,园林景观、活动设施更是高了好几个档次。

图片18

2018年,滨江新城陆续开放的区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不仅有一流的文化设施,还合围有一个8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5万平方米的疏林草地。

图片19

未来,还将陆续建成城市展厅、江津大剧院、美术馆、森林公园、稻田公园等一批配套设施。城市主要功能配套的日益完善,让山、水、人文协调统一,江津美丽山水的城市气质正逐步显现。

人居环境:蜗居变花园洋房

图片20

住房对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容身之所,更是家的象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草屋瓦房到筒子楼、单元房,再到如今的高层、优质住宅,江津的住房条件和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22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津的居住环境整体较差,绝大部分城镇居民租住单位或房屋管理部门的房屋。从平房到筒子楼,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是当时较为普遍的现象。

图片23

江津第一版城市规划保障了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楼房建设以调整建筑为主,住房多为福利性住房,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等设施,早起洗漱再也不用排队。

住房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千家万户搬进了宽敞舒适的新房,结束了几代人“蜗居”在一起的历史。

图片24

在面积增长的同时,人居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福利性住房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紫荆花园、荣华光彩城……滨江路西段一个个商品房小区的出现,成功改善了居住条件。

图片25

进入新世纪,东城中央、半岛明珠……一幢幢林立的电梯高楼在滨江路东段拔地而起,在丰富城市天际线的同时,江津居民的住房也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的具有独立阳台、卫生间、厨房、淋浴、供气供水设备等的成套住宅,小区花园、游泳池、游乐园、车库等功能性设施的配备,让无数家庭“住有所居,安居宜居”的梦想变成现实。

图片26

如今,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住房越来越宽敞。驱车前往滨江新城,金科·中央公园城、城海·滨江春城……各种高档住宅区、复式楼、公租房等如雨后春笋般林立。

图片27

现在,人们对房屋的舒适度、美观度、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室内装修等有了更高的追求和体验,“生态”和“宜居”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为主的公共服务产业才是人们买房的首选条件。

70年发展与变革,几代人筚路蓝缕、呕心沥血。

江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蓝图已徐徐展开,未来将进一步优化“一轴”城市发展核心区的空间布局,打造城市中央公园、郊野公园、稻田公园等独具水山田园特色的区域绿化公园体系,优先建设轨道交通、市政设施……

图片28

更生态的品质、更完善的功能、更科学的布局,让我们一起期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