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 刘建国
陶器,是重庆荣昌的一张名片,它的兴衰沉浮,折射出这座渝西城市的发展变迁。如今,经过持续守正创新,“一片陶”已在荣昌做成了一个声名鹊起的大产业。
梁先才,荣昌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初中没毕业,他就开始学习制陶技艺,从此与陶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70年代,梁先才进入国营陶厂,对当年的产销盛况印象深刻:“那时产品丰富,很多出口货,一九八几年还盛产酒瓶,一直到一九九几年,国营陶厂开始衰落。”
在此背景下,梁先才“下海”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私营陶厂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2011年,荣昌陶制作技艺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年后,梁先才等一批工艺大师入驻荣昌安富,他们手工制作的工艺陶很受市场欢迎。
“现在工艺品做多了,附加值大大提升,比如泡菜坛,现在工艺提升,比以前的单价翻了几番。”梁先才如是说。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一片陶”还华丽转身,成为备受青睐的旅游产品。在政府打造的安陶小镇,长400多米的陶宝古街云集了上百家店铺,学习雕塑专业的“90后”大学生宋巍也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她告诉记者,“我想把雕塑专业融入到荣昌陶里面来,一个是创新,一个是传承,发展更多更具有荣昌陶特色的文旅产品。”
安陶小镇自开街以来,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4亿元。与此同时,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的工业陶也在荣昌快速崛起, 唯美、惠达、日丰等高端陶瓷品牌纷至沓来。
“我们现在平均每条生产线50人,属于高端自动化生产,预计今年产值会突破4亿元。”重庆唯美陶瓷公司厂长助理赖文勇介绍说。
荣昌高新区轻工陶瓷产业办主任殷晓君表示,到2025年,荣昌将形成以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和特种陶瓷为主的产业集群,产值达到300亿元,打造我国西部地区的陶瓷产业硅谷。
荣昌台 刘建国